首页 > 非遗文化

光山花鼓戏

发布时间:2021-06-23 阅读量:

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2019年,习近平总书记在光山亲切接见了光山花鼓戏代表性传承人,并观看了花鼓戏表演,嘱咐艺术工作者要将花鼓戏好好传承下去。花鼓戏属于小型地方戏,在信阳流传广泛,演变年代久远,各县区稍有区别,而以光山花鼓戏传承发展最好,根据《乾隆光山志》,当时已有光山花鼓戏及演出记载,据此推算光山花鼓戏形成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,自成体系。花鼓戏的主要特点是与地方民间音乐舞蹈结合紧密,形式活泼,贴近群众、贴近生活,光山花鼓戏的演出区域主要在河南、湖北、安徽三省。

光山花鼓戏唱腔丰富,风格独特,融合当地大量民间小调,多数音乐就地取材,吸收了大量的地方民间音乐;便于流传,伴奏主要是打击乐,也有管弦乐伴奏;表演行当齐全,一人多角,舞美扮相简而不乱;伴奏主要是纯锣鼓伴奏为主,一人打五件乐器(鼓、板、大锣、小锣、镲),近代开始加入二胡等管弦乐。

光山花鼓戏剧目丰富,大小戏有二百多部,师徒口传心授;道白演唱均用当地方言,演唱时台下演员和观众接腔,群众参与性、互动性强。光山花鼓戏剧目《夫妻观灯》1953年参加全国首届音乐舞蹈会演,获金质奖章。20世纪50年代以来多次赴京演出,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赞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