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8日,信阳学院举办信阳民歌专场演唱会,演唱者全部来自音乐学院“信阳民歌·贤山演唱团”成员。他们以极具感染力的声音,唱响散落在信阳大地上的璀璨民歌。山歌高亢,田歌悠扬,小调委婉……《青枝柳叶》《放风筝》《八月桂花遍地开》等二十多首信阳民歌从逐渐远去的昨天穿越到今天。掌声此起彼伏,花束送了又送,500多名师生共同享受这场民歌盛宴。
音韵醉人,乐亦育人。信阳学院音乐学院2020年12月成立“信阳民歌·贤山演唱团”,吸纳近60名学生参与其中。董康坦、朱永昌、孙怡文、朱燕、赫思思、应阁、胡世红7位专业教师担演唱团指导,从发声技巧、声部训练、舞台表演等方面,多维度全链条进行艺术指导。老师们每周利用业余时间排练1∽2次,不断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和表演能力。经过三个年头民歌实践,演唱团学生掌握了大量的演唱技巧,丰富了表演经验。大家对信阳民歌的兴趣越来越浓,排练也越来越积极,甚至带动了其他专业学生传唱信阳民歌的热情。目前,演唱团积累了20余首不同风格、不同县区的信阳民歌,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,多次参加校内外实践演出及社区演出活动,屡获好评。
唯有世间热爱,可抵岁月漫长。信阳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杨辉说:“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,信阳民歌韵味悠扬,风格多样,独具特色,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、艺术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,是信阳宝贵的文化资源;传承与推广信阳民歌意义非凡。作为地方高校,我们将不断探索信阳民歌的传承实践,让音乐活泼校园文化,用民歌提升学生素质。”
岁月失语,唯歌能言。作为一所地方高等院校,信阳学院多年来坚持“扎根信阳,服务地方”的理念,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,挖掘豫南音乐资源,将信阳民歌从田间地头搬到校园舞台,展现了原生态民歌的艺术魅力。学校与信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部门一起,深入探索民歌的创新性传承与创造性转化,积极推进民歌进中小学、进社区、进景区,不断拓展民歌的应用场景,让古老的民歌焕发出时代的气息,叠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。